内固定针游走例报告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内固定针游走7例报告呵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闻亚非闻亚伟穿针内固定是治疗一些骨关节损伤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具有损伤组织小,手术操作简便和易于掌握等优点。所以很适合于广大基
内固定针游走7例报告呵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闻亚非闻亚伟穿针内固定是治疗一些骨关节损伤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具有损伤组织小,手术操作简便和易于掌握等优点。所以很适合于广大基层医疗单位。但近年来却不断发生钢针游走的事例,甚至有游走至胸腔和腹腔,亦有游走于四肢软组织在内,更有游走钢针自肛门排出的罕例。最近扬立民医师就国内已报道的8例作了详述[杨立民。要防止内固定骨圆针在体内游走。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87;2(2):149],并呼吁医学界应予以重视。作者现根据我院不完全的统计,仅发生于髋关节部位的成角畸形,导致内固定的失败。本文3例医源性失误,均系青年医生所为。由于术前未认真研究适应证、选择好内固定器材(内固定物的应用,或体内针,或螺丝钉等,应由手术医生术前选择准备好),术中没有高年姿医师适当指导,使手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病例l和病例2,手术时如采用梅花型髓内针固定。骨碎片以钢丝环扎固定,可大大增强断端对抗肢体活动及肌肉牵拉带来的致畸因素,术后再加用石膏托保护,防止过早下地负重行走,断端不致于发生成角畸形。病例2经手法复位,髋入字石膏外固定后,向外成角畸形仍未完全矫正,而且超过了可允许的成角度数(小于15。),患肢功能将受到一定影响。病例3断端向外成角也没有完全矫正,虽然在允许的范围内,但这些失误,都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使病人身心受到损害。所以,对每一内固定病例,都应充分作好术前准备,经验不足的青年医师手术时,应有高年资或上级医师指导,以避免失误,提高内固定术的技术水平。44钢针游走者就有7例,其中6例系股骨颈骨折,]例系行髋关节融合术后发生的。7例中除1例钢针游走于臀肌中,余皆向盆腔方向游走。本组游走钢针的类型:3例为克氏针,l例为斯氏针,另3例为我院自制的鳞纹针。从钢针游走的时间来看,均在骨折已基本愈合而下地活动后.,di现的。游走原因分析:本组钢针游走皆为向心性,并与下列因素有关:首先是进针时过深,本组6例股骨颈骨折在行穿针内固定时,钢针均有穿透股骨头或进入髋臼壁的现象。其次是进针方向不正确,如本组J例股骨颈骨折,穿针时钢针自股骨颈中部穿出,未能及时发现。再次与关节的活动和肌肉的收缩有关,由于进针过深,当患髋活动时,超越股骨头部分的钢针就在局部形成异常活动(剪力),尤其在下床步行时,由于负重关系,患肢因受着肢体的纵向推挤作用,而致钢针产生向近心逐渐移动。从解剖角度看,股骨颈内为松质骨,加之股骨颈骨折患者又多见于老年人,骨质常有疏松现象,致使钢针在股骨颈内缺乏约束力,这就导致了钢针向近心方向游走。防止游走的措施:①凡股骨颈骨折需行穿针内固定时,应严格掌握正确的进针方向及进针的深度。②行穿针固定后,一定要拍髋关节正、轴位片。以确认进针的位置是否正确。⑧对进针方向不正确或进针过深,应及时拔出,重新打入。④凡带针下床活动的病人,均应定期拍片检查,以观察钢针位置是否有改变。⑤杨氏提出在进针后的针尾部折弯或带以防滑螺帽,这些措施对防止钢针游走,均为非常有用的。游走钢针的处理:对已游走的钢针若针尾仅刚走入股骨外侧皮质内者,则可在原针孔处凿开骨皮质钳出即可;若钢针大部已进入盆腔中,可从患侧髂骨内板切开,进入盆腔,将游走针由原针道向外退出,然后再由腹骨外侧取出。若钢针已完全游离开盆腔或腹腔,则应剖腹探查取出之。[短篇报道)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福州空军干休所卫生所陈澈水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1年第7卷第5期分别按着肩、臀部,作相反方向,轻巧而有弹性的摇晃数次,待腰背肌放松,腰旋转到一定程度时,稍用力斜扳,这时可听到响声。必要时可作两侧斜扳。扳后,再用推揉、按压脊柱两旁软组织反应物2—3次。疗效观察本组120例,手法治疗1次治愈者41例;惑兽薮逦鞑态笋(zzoA)猎:53蚕谣谧鹦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20例中男性87例,女性35例;年龄20—56岁,以20—35岁居多,就诊时间1天以内28例,l周以内62例,2周以内30例。治疗方法1.点穴法:患者俯卧,医者以自制舒活止痛药酒外擦腰背臀部进行范围较大的表面抚摩数次,再用双拇指指腹或掌根部自肩起循脊柱两旁自上而下按揉、推摩腰脊脊筋,直到骶骨处3—5次。然后用点按手法作(肾经或经外奇穴)经络穴按摩。主穴:腰点、肾筋后心、十八经、连排点、肋尖、脊点、阿是穴。配穴:反点、棘点、环点、灵1、灵3。垂直点按10秒,6次。在治疗时,主要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主、配穴各3—5个穴位。2.按揉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的指腹或用手掌的大小鱼际部位,在损伤部位或穴位上,作环形旋转用力按压,用力大小应视病情需要和病人耐受程度而定。在按的基础上,不离原位或左或右旋转揉动,揉时应用腕力,临床上按、揉手法往往同时合并施用。3.推摩法:用指腹(常用拇指)或手掌的大小鱼际部,在病损部位作缓缓向上下或左右推动。再在推的基础上摩动,滑擦较推法用力略小,速度稍快。两手法可以配合施行,下推则下摩,上推则下摩。推摩手法要求有刚有柔,刚柔相济,手劲要深达皮下至肌肉,注意手法深透达损伤组织,才能有效。4.斜扳法: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屈髋屈膝,健侧在下,髋膝伸直。医者面对患者,两手
文章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网址: http://www.zggygjsszzzz.cn/qikandaodu/2021/0226/434.html
上一篇:创伤外科杂志年重点栏目
下一篇:骨盆整复手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学